構建慢阻肺“生命防線”
發布時間:2025-09-02 10:34:59 | 來源:【曹康 2025-09-02】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簡稱“慢阻肺”,COPD)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,病情進展不可逆,但通過科學、系統的幹預,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、保護肺功能、降低急性加重風險,這一系列幹預措施可稱為延緩慢阻肺病情的“生命防線”,具體可從以下6個核心維度構建:
1、規範化藥物治療
通過控製氣道炎癥、擴張支氣管,減輕氣短、咳嗽、咳痰等癥狀,減少急性加重,延緩病情進展,是慢阻肺長期管理的核心手段。長效支氣管擴張劑(如噻托溴銨)可降低30%急性發作風險。
關鍵原則:
必須遵醫囑用藥,不可自行停藥、減量或更換藥物(如長期使用的長效支氣管擴張劑需每日規律吸入,即使無癥狀也需堅持);
掌握正確的吸入裝置使用方法(如幹粉吸入劑、壓力定量氣霧劑),確保藥物有效到達氣道(錯誤使用會導致藥物浪費,療效下降)。
2、非藥物核心措施
(1)長期肺康復訓練
肺康復訓練:腹式呼吸+縮唇呼吸可提升血氧飽和度5%-10%。
營養幹預:每日需1.5g/kg優質蛋白(如乳清蛋白)對抗呼
吸肌消耗。
註意事項:肺康復需長期堅持,建議在專業康復師指導下製定個性化方案(如醫院呼吸科的肺康復門診),避免盲目運動。
(2)疫苗接種屏障
每5年接種1次肺炎球菌疫苗(預防肺炎球菌性肺炎,減少重癥感染風險),尤其建議 65歲以上或肺功能重度受損的患者;
(3)氧療黃金標準
每日15小時以上家庭氧療(流量1-2L/min)使重癥患者生存期延長6年。
(4)早期預警系統
使用CAT評分量表(咳嗽、痰液等8項指標),分數升高2分即需就醫幹預。若出現以下癥狀,需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:咳嗽、咳痰明顯增多,痰液顏色由白色變為黃色/綠色(提示感染);氣短癥狀突然加重,日常活動(如走路、穿衣)後氣短明顯,甚至休息時也氣短;伴隨發熱、胸悶、意識模糊等癥狀。
(5)長期自我監測
定期復查肺功能:每 1-2 年復查 1次肺功能(主要看FEV₁/FVC和FEV₁占預計值百分比,評估氣流受限程度),是判斷病情進展的“金標準”;
每日早晚使用峰速儀測量自己的呼吸狀態,確保病情在自己可以控製的範圍。
延緩慢阻肺病情的“生命防線”並非單一措施,慢阻肺的管理是長期過程,患者需有耐心和毅力,嚴格遵醫囑執行每一項幹預措施,不可因癥狀暫時緩解而放松警惕。
文章所推送內容非商業用途,版權歸作者所有。